劉永福---<引用>維基百科




【網路】 維基百科 劉永福

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5%88%98%E6%B0%B8%E7%A6%8F



劉永福

(1837年—1917年),字淵亭,廣東欽州(今屬廣西)人,祖籍博白東平, 中國清朝時的軍事人物,清勇將領。



1857年左右參加洪門組織三合會響應太平軍、又稱洪兵,在滇桂邊境組織地方武裝反抗清軍。後失利,1865年,率三百人被迫進入越南保勝地區、開山設寨闢田屯兵。成立黑旗軍,以黑底北斗七星為旗號。歷廿年,增至數千人。

劉永福在中法越南之戰結束後,1885年接受清廷封號而奉命回國,被迫削減黑旗軍數目、減少武裝實力。



在甲午戰爭開始後,1894年又被清廷派往臺灣協防,擔任台灣鎮總兵,並重組黑旗軍。馬關條約簽訂後,台灣被割讓給日本,台灣士紳為抵抗日本統治而成立臺灣民主國,劉永福任大將軍一職。5月29日,日軍在澳底登陸,爆發乙未戰爭。6月4日,臺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逃往廈門之後,民眾擁護當時駐防台南的劉永福接任總統,但劉永福並未接受,對外仍稱幫辦。台南士紳設議會,劉永福發行鈔票,籌軍餉,但由於由於清政府封鎖大陸與台灣的交通,斷絕一切支援,所以向張之洞等人求援,未獲支持,派遣使節告急並電中國沿海督撫乞助餉銀,亦無人接應。面對台灣大部分地區逐漸陷入敵手,劉永福只能指揮黑旗軍邊戰邊退,步步設防,但最終彈盡糧絕而被迫與日軍談和,亦未成。



最後日軍逼近台南城時,暗中提出議和,但是被南進軍司令官高島鞆之助拒絕[來源請求],後匆促至城外港邊的安平,化妝成乘英國籍輪船「塞里斯號」的伙夫離開了台灣,內渡廈門。[2]地方士紳郡龍無首,台南城大亂,最後推舉英國牧師巴克禮協助日軍和平入城,免於干戈。



光緒二十八年(1902年),劉永福任廣東賜石鎮總兵。辛亥革命後,七十二高齡被推為廣東民團總長、後告老回家。1915年,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,劉永福要求重上戰場。1917年1月,病卒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